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惊蛰,二月节!

    信息发布者:金良田合作社
    2018-03-07 13:41:25   转载

      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;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。


  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


    此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;到了“惊蛰节”,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,称为“惊”。


    故惊蛰时,蛰虫惊醒,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。

    第一候桃始华

    阳升而萌,雨足而华

    桃令以作,粲然而花华


    桃始华【《吕氏春秋》作桃李华】。桃,果名,花色红,是月始开。

    第二候仓庚鸣

    仓庚乃黄鹂

    鸟出而鸣啼

    春暖花开之庆也


    仓庚鸣,庚亦作鹒,黄鹂也。诗所谓‘有鸣仓庚’是也。《章龟经》曰:仓,清也;庚,新也;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,故名

    第三候鹰化为鸠

    鹰化为鸠,鹰翔于空

    觅食而鸣,如鸠为食

    类鸠也


    鹰化为鸠。鹰,鸷鸟也,鹞鹯之属。鸠,即今之布谷,《章龟经》曰:仲春之时,林木茂盛,口啄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如痴而化,故名曰鸤鸠。


    气候特点


    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,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“九九”艳阳天,气温回升,雨水增多,农家无闲。


    “春雷惊百虫”,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,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,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。“桃花开,猪瘟来”,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。


    民间习俗


    祭白虎化解是非


   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在这年之内,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,阻挠你的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


    大家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所谓祭白虎,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,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,口角画有一对獠牙。


    惊蛰吃梨


    在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。传说,雍正年间,晋商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,正是惊蛰之日,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:


    先祖贩梨创业,历经艰辛,定居祁县,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,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,努力创业光宗耀祖。”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,将开设的字号取名“长源厚”。


   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,多有“离家创业”之意,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,亦有“努力荣祖”之念。


    蒙鼓皮


   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,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


    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《周礼》卷四十《挥人》篇上说:"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。“


    “打小人”驱赶霉


   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,会平地一声雷,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,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,四处觅食。


   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,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、虫、蚊、鼠和霉味,久而久之,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,亦即“打小人”的前身。


    节日养生


    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行,广步于庭,披发缓行,以便生志。”


    其意是,春季万物复苏,应该晚睡早起,散步缓行,可以使精神愉悦、身体健康。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。

   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,饮食应清温平淡,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,如春笋、菠菜、芹菜、鸡、蛋、牛奶等,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。


   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,是春暖花开的季节,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。从饮食方面来看,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,助益脾气,令五脏和平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、维生素的清淡食物,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。


    农事谚语


    惊蛰吹起土,倒冷四十五。

    春雷一响,惊动万物。

    春雷响,万物长。


    惊蛰春雷响,农夫闲转忙。

    二月莫把棉衣撤,三月还下桃花雪。

    惊蛰有雨并闪雷,麦积场中如土堆。

    九尽杨花开,春种早安排。

    九九加一九,遍地耕牛走。

    冻土化开,快种大麦。


    麦子锄三遍,麦缝像条线。

    麦子锄三遍,等着吃白面。

    麦子锄三遍,皮薄多出面。


    地化通,赶快耕。

    到了惊蛰节,耕地不能歇。

    惊蛰冷,冷半年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